年仅18岁的青岛国信水产男篮潜力中锋杨瀚森已正式启程前往美国,开启职业篮球生涯的新篇章,这一动向不仅引发国内体育媒体的广泛关注,更被视为中国篮球人才国际化培养的重要一步,杨瀚森作为中国男篮未来内线的希望之星,其赴美追梦的背后,既体现了个人职业规划的雄心,也折射出中国篮球与世界接轨的迫切需求,在这一过程中,CBA联赛政策能否为青岛男篮这样的俱乐部提供足够支持,成为业内热议的焦点,本文将深入分析杨瀚森赴美的影响、中国篮球的长期利益,以及CBA政策在支持俱乐部发展中的角色。
杨瀚森自2022-2023赛季升入青岛男篮一队以来,迅速成为CBA联赛的亮点,身高2米16的他,凭借出色的篮下技术、防守意识和传球能力,被球迷和专家誉为“下一个移动长城”的潜在继承者,在刚刚结束的赛季中,他场均贡献15.斗球体育直播2分、10.8篮板和4.5助攻,数据全面且效率惊人,帮助青岛队打入季后赛八强,更重要的是,他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同样抢眼,代表中国U19男篮出战世青赛时,多次打出两双数据,展现出与世界级青年才俊抗衡的潜力。
赴美发展对杨瀚森而言,是职业道路上的关键一步,据悉,他将先加入美国发展联盟(G League)或NCAA大学球队,通过高水平比赛磨练技术,并争取未来参加NBA选秀,这一路径与中国篮球名宿姚明、易建联等人类似,但不同的是,杨瀚森处于一个更加全球化的篮球时代,美国篮球体系在训练、比赛和商业开发上更为成熟,他的成功不仅将提升个人竞争力,还可能为中国年轻球员开辟一条新的留学通道,激励更多人才“走出去”。
对中国篮球整体而言,杨瀚森的赴美是长远利好,近年来,中国男篮在国际大赛中表现低迷,亟需新鲜血液注入,通过海外历练,球员能够接触先进战术理念、高强度对抗和多元化篮球文化,从而反哺国家队,历史证明,姚明、王治郅等海外经历丰富的球员,曾带领中国男篮达到世界前八的高度,杨瀚森若能在美国站稳脚跟,将增强中国男篮内线实力,并为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周期储备核心力量,他的成功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篮球的国际形象,吸引更多全球资源关注国内联赛。
杨瀚森赴美背后,青岛男篮作为培养方,面临人才流失的短期阵痛,俱乐部在青训投入上不遗余力,从杨瀚森14岁起便将其纳入梯队,提供全方位培养资源,他的离开,虽可能通过未来转会费或NBA分成机制带来经济回报,但短期内削弱了球队竞争力,这也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:CBA现行政策能否为青岛这类中小俱乐部提供足够支持,以平衡人才培养与球队利益?
CBA联赛自2017年实行管办分离以来,政策不断优化,旨在推动职业化和国际化,2020年推出的“球员留洋支持条款”允许俱乐部在球员赴海外期间保留其注册权,并享受经济补偿,这一政策为青岛男篮提供了一定保障:若杨瀚森未来回归CBA,青岛队享有优先签约权;如果他在NBA选秀中被选中,俱乐部可获得培养费,CBA还设有青训补偿机制,通过联赛分红和专项资金,鼓励俱乐部培养年轻人才。
但这些政策仍存在局限性,补偿标准相对模糊,且执行效率有待提高,培养费金额通常基于球员合同比例,但具体计算方式缺乏透明度,可能导致俱乐部收益不及预期,CBA联赛的商业化程度不足,中小俱乐部在营收上依赖联赛分红,自身造血能力较弱,青岛男篮作为非传统豪门,在失去核心球员后,可能面临战绩下滑和票房损失,而政策补偿未必能完全覆盖这些风险。
更重要的是,CBA政策在鼓励“走出去”的同时,还需加强“引进来”的配套措施,联赛可考虑扩大亚洲外援名额或优化选秀制度,帮助俱乐部快速补充实力,青训体系需要进一步与教育系统融合,借鉴美国NCAA模式,打造更可持续的人才培养生态,只有通过这些综合改革,CBA才能实现俱乐部与球员发展的双赢。
杨瀚森的赴美追梦,是中国篮球全球化战略的一个缩影,在当今世界篮坛,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主流,从姚明担任中国篮协主席以来,政策层面一直鼓励球员赴海外历练,包括与NBA、欧洲联赛的合作项目,这种开放态度有助于打破国内联赛的封闭性,提升整体水平。
但长远来看,中国篮球的崛起不能仅依赖个别球员的“孤军奋战”,更需要系统性支持,CBA联赛作为国内最高水平平台,应进一步优化政策,为俱乐部提供灵活应对人才流动的工具,借鉴欧洲足球的租借机制,允许俱乐部将年轻球员送至海外锻炼的同时保留所有权;或设立人才发展基金,对培养出国球员的俱乐部给予额外奖励。
俱乐部自身也需转变思路,青岛男篮在杨瀚森事件中展现出前瞻性,其青训体系已被誉为CBA典范,俱乐部可加强国际球探网络,拓展海外合作渠道,从而在人才输出中掌握主动权,利用CBA日益增长的商业价值,开发球员IP和衍生收入,减少对单一球员的依赖。
杨瀚森赴美追梦是中国篮球的积极信号,但它的成功离不开政策与俱乐部的协同努力,只有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化改革,CBA才能在全球篮球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,最终实现中国篮球的复兴。
评论